8月11日 ,江淮汽车公布2015年半年报 ,每股实现盈利0.4元 。下半年 ,江淮仍旧决定在资本市场持续发力 ,吸收资金后 ,将其整合用于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 。商用车业务在江淮的整个业务板块中举足轻重 ,多年来在该领域的持续发力 ,使江淮商用车的销量较乘用车优势明显 。本轮融资后 ,江淮继续在高端及纯电轻卡领域投资过半 ,计划投资约22.95亿元 ,总产能为单班10万辆/年 。
江淮高层人士曾向笔者表示 ,在此轮融资后 ,纯电轻卡的产能虽然规划是10万辆 ,但这一数字需要逐步完成 。在初期 ,传统高端轻卡和纯电轻卡可以共用一个平台进行生产 ,将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
对于整车企业而言 ,如何以更快的速度提高其产能利用率 ,一直以来都是各方渴望求解的难题 。江淮显然不想在市场需求还未充足之际 ,放弃其过剩的产能 。
另一方面 ,目前由于国家政策性引导 ,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逐年增加 ,江淮持续看好该领域 ,并在该市场投入主力车型高端轻卡就变得顺理成章 。
事实上 ,早在2005年 ,江淮已确定在纯电动汽车领域进行“深耕” ,直到2010年 ,初步将产品化提上日程 。只是 ,iEV系列的前四代产品强调车型为重的研发方式 ,意味着江淮离平台化的概念渐行渐远 。于是iEV5作为一款正向研发平台生产的新品 ,在上市之后其意义就远不止一款新产品那么简单 ,这一平台对于江淮布局其新能源战略意义深远 。
江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整体战略思路 ,先在传统优势轻卡产品上利用该平台正向研发纯电动车型 ,初期以增量带动成本走低 ,之后 ,待未来新能源乘用车消费市场时机成熟 ,从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 ,反向补足目前其新能源乘用车产品的不足 ,以求快速提高竞争力 。
显然 , HQ环球体育新能源商用车仍是江淮整体战略的基础 ,市政环卫及城市物流作为其主攻的两大市场 ,江淮有自己的逻辑 。由于HQ环球体育物流车行驶里程和地点相对固定 ,所以客观上就对新能源车的续驶里程和充电地点要求有所放宽 。相比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市场 ,该细分市场或将成熟速度更快 。
在本轮募投项目初期 ,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占有率被更多地强调 。在明年导入新能源SUV车型之后 ,新能源商用车和乘用车将被放在“天平”的两端 。在未来产品的结构上 ,江淮汽车的计划是:到2025年 ,江淮新能源汽车总产销量占江淮总产销量的30%以上 ,形成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
目标虽好 ,江淮依旧需要在未来的战略侧重方面 ,权衡商、乘两个业务板块 ,新能源商用车对乘用车的“反哺” ,需要有一个时间周期 ,否则“偏食”现象再现 ,将在更长远的未来限制江淮新能源汽车战略落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