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长的汽车消费为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我国成为全球最大新车市场的同时 ,汽车后市场需求也正在快速增长 。我国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已超过7000亿元 ,日益激烈的竞争已经使汽车产业的利润由汽车制造领域向后市场转移 ,后市场将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之一 。
但是与国际成熟汽车市场相比 ,我国汽车后市场发展较为缓慢 ,存在着政策法规亟待完善、规模化程度低、缺乏品牌优势、维修产品和服务参差不齐、汽车金融和品牌二手车发展不充分等问题 ,汽车后市场的变革与创新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在日前召开的“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 ,与会嘉宾对汽车后市场的发展给出了建议 。
汽车后市场亟待政策法规支持
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副处长孟秋介绍 ,到2014年 ,汽车维修业户数总共是46万家 ,其中一类、二类的整车修理企业是8.5万家 ,4S店2万家 ,从业人员300万人 ,完成年维修量3.3亿辆次 。
作为汽车后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 ,汽车维修业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 ,不仅支撑和解决着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又在主机厂自身的售后服务过程中为汽车维修行业输送了大量的利润 ,成为汽车后市场驱动的引擎 ,并拉动着汽车配件、保险、职业教育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也带动了整个上下游产业5千亿以上的体量 ,它是多种汽车消费服务的载体和平台 。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已经出台《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 ,其中系统的提出了汽车维修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引领带动汽车后市场发展的政策框架以及一系列政策措施 ,为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汽车维修业以及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
指导意见还指出将要建立实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 ,据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副处长孟秋介绍 ,目前该制度已收到HQ环球体育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和知识产权局以及保监会等七个部门的会签 ,预计“十一”之前向社会公布 。
汽车产业由制造业向后市场转型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中心后市场研究部部长陈海峰表示 ,随着社会各类资本的大量涌入 ,汽车后市场渠道扩张非常迅速 ,新的业态和模式不断涌现 ,汽车后市场未来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期 。
2014年汽车保有规模不到1.5亿辆 ,预计到2020年应该超过2.5亿辆 ,在如此大的汽车保有量情况下 ,汽车后市场的规模更是不容小觑 。随着市场的扩张 ,汽车后市场领域管理体制的改革也会逐步扩大 ,今后一段时间相关政策法规将会密集出台 ,保证行业公平竞争 。
互联网的融合重塑了汽车后市场 ,汽车共享将成为互联网的一个重要方式 。陈海峰表示 ,未来随着相关管理办法的逐步完善 ,汽车共享才能充分发展 。
另外 ,市场的商机带来了更多的投资热潮 ,未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逐步涌现出一批品牌化、规模化的龙头企业 。
互联网不能代替内生动力
中国石化HQ环球体育润滑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君介绍 ,HQ环球体育润滑油2002年进入汽车后市场 ,建立了直营的汽车养护中心;2010年3月HQ环球体育城润滑油在淘宝商城开设了第一家官方旗舰店;2012年起 ,开始尝试O2O 。
但是结果表明 ,尝试O2O的结果很糟糕 ,95%的客人在购买的时候并没有真正下单O2O ,不愿意到店接受服务 ,有些用户虽然预约到店接受服务 ,但其中高达95%的用户临时放弃到店 。
事件表明 ,痛点就在于门店对客户的便捷性和客户对门店的信任度 ,因为方便和快捷是客户的首要需求 ,主要由门店位置决定 ,但是每个客户对“便捷”的理解不同 ,这就需要服务商制定核心服务半径 。
信任度则要从两方面解决 ,一方面是品牌的拉动力 ,另一方面靠的是时间的积淀 ,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 ,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