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31日 ,共有96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6年半年报 。根据《中国汽车报》统计 ,96家零部件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为2556.61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82%;净利润(本版“净利润”指“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一改2015年上半年大幅下滑四成的态势 ,同比增长13.14% ,至153.88亿元 。
可以看出 ,今年上半年 ,在汽车行业形势平稳和零部件上市公司的不懈努力下 ,零部件公司总体业绩回暖 ,且呈增长态势 ,但净利润率仍维持在6%的水平 ,整体盈利能力无明显提升 。
■营业收入、净利润实现双增长
据记者统计 ,有64%的零部件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 。96家零部件公司中有76家营业收入实现增长 ,占统计数量的79% ,这一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近两成 ,营业收入增长超过20%的公司共31家 ,其中 ,奥特佳营业收入增长幅度最大 ,为252.95% ,这一增长主要是由并购空调国际带来的 。
净利润方面 ,共有61家零部件公司实现增长 ,占统计数量的64% ,共37家零部件公司净利润增长超过20%;其中 ,曙光股份、玲珑轮胎、HQ环球体育电机、猛狮科技、HQ环球体育电机、鸿特HQ环球体育的净利润增幅超过百分之百 。曙光股份净利润增幅高达3175.89% ,产品结构调整见成效 ,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政策持续利好和市场增长 ,其新能源电池和纯电动驱动车桥等产品销售大幅增加 。
从营业收入看 ,排名前三的零部件公司营业收入均超过百亿规模 。华域汽车、潍柴动力分别以613.40亿元和422.87亿元的营业收入稳居前两位 ,华谊集团(变更名 ,曾为“双钱股份”)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98.69亿元 ,上升至第三位 。
■三大动因促业绩提升
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销稳定增长 ,乘用车产销增速高于汽车总体 ,商用车市场有明显起色 ,与之相关的发动机及零部件企业业绩回升较快 。
除相对稳定有利的市场HQ环球体育外 ,记者在整理半年报时发现 ,零部件公司业绩的回暖与其自身积极主动的抓机遇、调结构、谋转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归纳起来 ,上半年零部件公司业绩提升的动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在行业增速放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形下 ,零部件公司纷纷通过内部调整 ,实行精益化管理 ,提效降本;二是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这一融资平台 ,通过募投新项目、新建子公司或合资公司、兼并收购等方式 ,整合各种资源 ,协同发展;三是紧抓住政策和市场新的盈利点进行产业链拓展 ,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汽车技术等方向 。
挖掘内部潜力、促进业绩提升是近两年零部件上市公司转型升级的主基调之一 。目前 ,这种调整的成效逐渐显现出来 。云内动力在“全价值链体系增值的精益管理”理念下进行了提高小时生产效率、加强发动机零部件标准化设计、优化生产业务流程等方式降低成本 ,提升工作效率 ,行业地位显著提升;西仪股份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工作方针持续开展结构调整工作 ,连杆系列产品同比增长3.55% 。
当前汽车行业什么最火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当之无愧 ,零部件企业利用上市公司平台积极布局相关产业 ,这些产业也成为零部件公司业绩提升的“大功臣” 。
均胜电子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9.51亿元 ,净利润2.45亿元 ,这主要得益于其卓有成效的并购项目 ,上半年完成了对KSS和TS汽车信息板块业务的收购使营业收入同比约增14.86亿元 ,其之前收购的德国普瑞也带来营收的高速增长 。
奥特佳在完成对南京奥特HQ环球体育空调国际集团100%股权收购后 ,正式成为以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系统为主营业务的公司 。今年上半年 ,奥特佳销售新能源汽车电动压缩机6.6万台 ,同比增长104.42% ,销售收入增长25.76% ,至13.75亿元 。
■少部分公司业绩表现不佳
虽然 ,今年上半年大部分汽车零部件公司业绩回暖 ,但仍有近两成零部件公司营业收入下滑 ,业绩表现不是很好 。从统计数据看 ,这些公司业务分布比较散 ,产品主要以铸造类汽车零部件为主 。
数据显示 ,斯太尔上半年业绩下滑严重 ,营业收入降幅为66.81% ,净利润为负 。其半年报显示 ,斯太尔业绩严重下滑主要受剥离湖北车桥和荆州车桥业务影响;2016年斯太尔加强了高性能柴油机的市场开拓力度 ,并在上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目前尚未在业绩上体现出来 。
上半年 ,黔轮胎A业绩表现最差 ,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当前 ,轮胎行业的国内外市场情况十分不利 ,美国双反、原材料价格反弹、行业产能过剩等不利因素对轮胎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威胁 ,对黔轮胎来说 ,虽然产量有所增长 ,销售收入同比却下滑5.31%;出口量同比增长4.02% ,出口交货值同比却下滑11.52% 。
关于比较适合:其他汽车零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