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做强做大离不开自主创新
gzqxgree.com 来源:汽车配件
在2005年12月举办的“第二届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家年会”上 ,汽车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成为谈论焦点 。据大会介绍 ,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中心合作 ,在2005年6月到10月之间 ,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了首次专利情况调查 。
调查结果表明 ,在中国注册的中外零部件专利总数仅占世界的2%左右 ,在中国境内本土零部件公司的专利拥有量只有22% ,其余78%为跨国零部件公司所拥有 ,而且增长速度很快 。由此看出 ,海外投资企业已经在中国形成了专利优势 ,我国汽车工业已深处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竞争策略的包围之中 。
综观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据中国市场年鉴2003和中国信息银行的数据统计 ,2001年中国汽车零部件销售总额高达178亿美元 ,其中大约42亿美元来自整车制造商的外包业务 。根据研究分析 ,由于国内零部件行业相对薄弱的支持 ,在过去几年当中大部分的整车产出都是由进口部件、散装件和从国内外商投资企业采购的产品来组装的 。2003年 ,中国进口了总值为30亿美元的关键部件和价值62亿美元的其他部件和辅件 。
据最近的市场调研分析 ,零部件供应商的关系 ,企业结构与资源配置质量控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中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行业面临的挑战 。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出国门加入全球采购体系 ,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那么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才能与国际市场接轨呢?
从国外汽配生产企业与国内企业的区别看出:首先 ,国外汽配生产企业十分重视品牌化经营;其次 ,有成熟的全球化营销网络和销售渠道;另外 ,国外汽配企业大多与主机厂同步研发 ,有配套关系 。近年来最重要的特征是:发达国家的汽配生产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仅占渠道销售的1/3左右 ,其余部分靠外发贴牌OEM生产 。正是以上特征给中国汽配企业提供了合作的机会 。
国外汽配企业与中国汽配企业之间的合作应当说是各取所需 。国外生产企业发展阶段和中国的生产企业有所不同 ,国内的企业只注重产量和低成本的控制;而国外企业除此以外 ,更注重品牌、渠道及技术研发和服务等 。近年来 ,随着国外劳动力资源的紧缺 ,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不断上涨 ,迫使国外的汽配生产企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中国汽配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是国外发达国家没有的;国外企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同时也是国内企业所没有的 。
目前 ,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多达8000多家 ,要突破关键技术上的专利壁垒 ,缩短与国际先进汽车制造业的差距 ,国内企业首先要提高专利技术 ,充分认识和重视专利技术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要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 ,第一要认清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 ,要利用所占优势 ,走出国门主动向国外汽配市场进军;另外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与步骤 ,丰富中国零部件企业生产的传统产品 ,拓展国际市场 ,达到国际水准;中国的汽配企业与国际合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与国际接轨 ,积累雄厚的资金 ,学到先进的技术 ,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 ,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实现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向高科技含量型产品转变 ,为中国发展成为国际优质汽车零部件生产供应中心而努力 。 |